鬥魚需要大魚缸和造景嗎?

泰國鬥魚的飼養空間一直都是動物福利關注的議題

因為不論國內外

許多水族店家與飼主

都會把泰國鬥魚放在不到1L的小缸飼養

 

雖然鬥魚的生理確實能讓他們待在這樣的小缸中

也能存活數個月

然而活著不代表他們過得很好

 

雖然大多數的鬥魚飼養書

都會建議最小的飼養水體量是10L左右

(這裡指的當然是國外的書

大多台灣玩家的建議水量

小到令人髮指)

但在之前並沒有相關的科學根據

而本次分享的論文則提供了一個可能的證據

 

這篇論文使用了四種不一樣水量的魚缸

分別是0.5L10L38L208L

而每種缸體大小都有裸缸和造景缸兩種不同的狀況

造景缸的配置是底砂+ 造景中間放一顆大石頭(高度為魚缸高度的3/4)+一些金魚藻

這些魚缸都沒有過濾器

日常只靠換水維護

 

作者則會去紀錄雄性泰國鬥魚住在這些缸內時

他們的游泳次數和單次游泳的時間

 

結果發現

生活在0.5L缸裡的鬥魚

游泳的時間比其他三種尺寸都還要少

10L38L208L的游泳時間則是差異不大

 

除了不太游泳的0.5L組外

其他三組則是鬥魚在造景缸中

游泳的次數會明顯多於裸缸

 

而鬥魚會主動游泳這件事情

就動物福利的層面來說

目前無法證明他是一個絕對有好處的事情

但因為游泳這件事情

也明顯並非一種壓力反應

因此基於盡量讓動物展現他野生該有行為的原則

在論文中仍是判定

游泳次數比較多的鬥魚

是相對動物福利比較高的狀況

 

因此論文建議單養鬥魚

至少要有10L的水體量

而且最好是有些造景

 

但這篇論文中並沒有說明他使用的鬥魚是哪種泰國鬥魚

但像是PK鬥魚的游泳能力就比半月鬥魚好

加上論文中的水體量差距也十分巨大

因此這個實驗中作出來的10L是否適合所有泰國鬥魚

我認為有待商榷

 

而因為實驗只讓鬥魚在缸中適應一天後

就開始記錄數據

所以也不能排除

鬥魚這樣的游泳活動

只是因為還沒熟悉環境

所以需要到處探索

而在裸缸與小缸就沒有探索的必要

因此才幾乎不游泳

 

因為如果是這個解釋

當鬥魚熟悉環境後

就可能也不太會到處游

但這不代表鬥魚動物福利不好

 

不過探索環境也是魚在野外會表現的行為

這也能降低魚隻的無聊感

因此雖然解釋可能不同

但就動物福利的角度來說

仍然是有造景會比較好

 

不過當然前提是

造景的情況下

魚缸仍然可以維持水質穩定與環境整潔

 

因此雖然這篇論文

還有非常多的解釋空間

但仍然有一些部分可以參考

 

  1. 對鬥魚來說有些微造景會比裸缸好

但怎麼樣的造景是適合的

這就要多嘗試

如果鬥魚會因為造景

游泳行為增加

或是會花時間去跟造景互動

那就可能是適合的造景

 

  1. 單養鬥魚的情況下

加大魚缸尺寸或許意義並不大

只要他們會花時間

在魚缸中到處游動

那就是可以接受的大小

 

3.鬥魚一直趴底發呆

或是在水中層中不動的鬥魚

或許是不正常的情況

 

不過因為關於觀賞魚的動物福利研究

還在很初期的階段

這些結果是否正確

以及是否會有其他解釋方式都還是未知數

 

不過關於動物狀況到底好不好

各位飼主可以多相信自己的觀察

 

因為已經有很多研究指出說

一般遊客感受到的動物快樂狀況

跟專家評估後的結果雖然有差異

但也相去不遠

 

所以只要你發現家裡的魚感覺很快樂

那大多不會錯得太離譜

 

如果真的沒把握

也能來問問我們喔~

 

參考文獻: Oldfield, Ronald G., and Emily K. Murphy. "Life in a fishbowl: Space and environmental enrichment affect behaviour of Betta splendens." Animal Welfare 33 (2024): e1.

返回網誌

發表留言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