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https://solink.soundon.fm/episode/311f0814-0303-4f0f-b650-9d7b818241aa
Youtube: https://youtu.be/68rT0pUj_b0
魚生病的時候,你可能會馬上做兩件事:把牠隔離,或者開始用藥。這兩件事聽起來都很合理,但接下來就會遇到一個超常見的問題——現在還要餵牠吃東西嗎?
這篇文章就是要幫你釐清:什麼時候可以餵、什麼時候先別餵,讓你不再手忙腳亂,也不會因為怕餓到魚而讓牠情況更糟。
不知道怎麼判斷?那就先別餵!
如果你是新手,對魚的疾病還不熟,也不確定自己缸子的水質穩不穩,那最安全的做法是:「先別餵」。
尤其在以下這些情況時,暫時不餵會比餵還安全:
- 魚看起來怪怪的,但還不確定是什麼病。
- 你是把牠隔離到一個臨時的、小小的缸裡,裡面沒裝過濾器。
- 魚有腸胃問題,例如拉肚子、便便很軟。
- 隔離缸水很少,變化快,很難維持穩定。
- 你真的不確定該不該餵,那就先不餵。
這樣做的好處是:你只要先專心顧好水質,不要讓水髒掉,就已經幫魚很多忙了。
餵不餵,看這兩點就好
如果你想進一步學會判斷要不要餵,這兩個問題是關鍵:
- 水質好不好?(也就是水會不會一下子變髒)
- 魚看起來有沒有餓到虛弱?
水質不穩定的時候
如果你是用小缸、沒有過濾器,只靠打氣,那基本上餵一點東西水就會變很髒。這時候最好就別餵,或是最多兩天餵一點點,不然水一壞,魚的病更難好。
魚真的太虛了
有些魚已經瘦到不行、游得很慢、或是是小魚(還在成長),這時候就算水不太好維持,也還是要餵一點點,讓牠不至於撐不到明天。但這樣做的前提是:你得願意常常換水,才能讓水不會因為餵食而變壞。
如果魚看起來還好,不瘦、動作正常,也沒有腸胃問題,那這時候餵不餵都可以,視你的水質管理能力而定。
要餵,怎麼餵?餵什麼?
就算決定要餵,也不要照平常一樣餵整份!簡單的做法是:每條魚只吃個1、2口就好。
而且餵完之後要觀察魚有沒有變更虛、拉肚子,如果有,就馬上停餵。
如果你懷疑魚是腸胃出問題,那更要小心,這時候建議別再餵飼料,改餵一些人吃的、清淡的海鮮,例如:
- 清蒸魚肉(不要加調味)
- 剝好殼的蝦仁
- 蛤蜊肉
這些食物比較好消化,也不會像飼料那樣有油或添加物,對腸道比較溫和。
至於冷凍紅蟲,如果你沒辦法判斷牠們的品質或處理方式,那就先不要用了。因為有些紅蟲可能帶菌,或者腸線沒處理乾淨,反而會讓魚更不舒服。
最簡單的原則:搞不懂就先不餵,餓太久會死就少量餵
你可以這樣記:
- ✔️ 如果你搞不清楚狀況、水質也難顧,那就先不餵。
- ✔️ 如果魚真的已經餓到快不行,那就餵一點點,但一定要加強換水。
- ✔️ 如果你很有經驗,知道魚的問題不是食物造成的、牠也肯吃,而且水質很好顧,那你可以餵。
說白一點,新手時期最重要的是:「先把環境顧好,不要讓水變壞」,這樣魚才有機會好起來。如果你又餵太多、又不換水,魚就算病不重,也可能會撐不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