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QA]蜜蜂角螺、黑金剛螺老是撐不久是為什麼?

podcast:https://solink.soundon.fm/episode/f393bfb5-5295-45b6-9867-b7462eee789d

Youtube:https://youtu.be/yozzGkHSSzQ

有些飼主很困惑:螺買回家,前幾天還在缸裡活蹦亂跳,吃得勤快,過沒多久就一隻隻躲起來、不動,最後全軍覆沒。到底是環境不合,還是養法出了問題?

1. 餓死是常見原因

蜜蜂角螺、黑金剛螺的食量超乎想像。牠們是名副其實的「邊吃邊拉」機器,工作效率高,但食物消耗也快。如果是一尺裸缸,放五六隻螺,缸內的藻很快就被清光,接下來沒東西吃,自然就會開始走下坡。

解法:

  • 缸內藻類不足時,餵沉底飼料或燙過的蔬菜,讓螺有東西啃。
  • 平時觀察殼緣與行動力,早點補充食物,如果螺開始啃食水草也可能是餵食不足的一個指標。

2. 缸內環境不合

  • 重金屬問題:老舊公寓的水塔、管線如果長期沒清理,可能帶有銅、鋅等重金屬,對螺和蝦這類無脊椎超致命。魚和人都沒事,但螺會一隻隻掛掉。
  • 水質硬度不足:蜜蜂角螺、黑金剛螺原生於汽水域,偏好硬度高,偏鹼性的水質。長期軟水環境容易殼破、殼爛。

解法:

  • 懷疑水有毒,可取外面乾淨水源測試,排除管線或水塔問題。
  • 若殼長期破損,可適量調整水質硬度或換更適合的螺種。

 

3. 意外與壓力

  • 螺入缸時姿勢不當(肉朝上)、被魚啄到肉、自己翻覆翻不回來,這些小意外都可能讓螺提早離開。

解法:

  • 新放入螺時,確保肉面朝下、安置在安全處。
  • 混養魚種不要太好奇去啄螺肉。

 

推薦尺寸與數量

螺的數量不在多,而在「剛好夠吃」,如果在有造景與少量水草的前提下可以考慮這個數量:

  • 起手:蜜蜂角落1 隻/10–20 L1 尺缸 1–2 隻、1.5 2–3 隻、2 3–4 隻)。
  • 以玻璃藻類恢復速度為指標:3–4 天仍抹不乾淨再+1;一週內變鏡面就別再加。
  • 2 尺缸以上:可用黑金剛螺或斑馬螺取代,一隻黑金剛螺或斑馬螺大概可以抵5-6隻蜜蜂角落,效率高、數量少

📌 裸缸:直接自己刷缸最乾脆,不需依賴螺。造景缸才適合放工具生物輔助。

 

如果真的還是養不起來的話

  • 如果是水草缸,可以透過把水草養得很好,多換水去跟藻類競爭
  • 若多次嘗試仍養不活,可以換蝦類、小精靈等工具生物,或回到最根本──自己刷。
返回網誌

發表留言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