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QA]水草缸一定要打 CO₂ 嗎?

podcast:https://solink.soundon.fm/episode/a7d83f91-ea86-42fa-a065-51668f02fe50

Youtube: https://youtu.be/eZmhn0vMaf0

很多人會問:「水草缸一定要打 CO₂ 嗎?」這個問題的答案,並不絕對。但要回答前,我們得先搞理解CO₂的作用。水草透過光線吸收 CO₂,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醣分、蛋白質與組織,才能長出來。換句話說,想讓水草健康成長,必須同時具備三樣東西:

  1. 光(提供能量)
  2. CO₂(二氧化碳,作為原料)
  3. 養分(土壤或水中肥料)

這三者缺一不可。

 

CO₂ 是「加速器」

有些人認為:打 CO₂ 就是為了讓水草更健康。但其實更精確的說法是:CO₂ 是控制生長速度的工具。當你打了 CO₂,水草的生長速度會明顯加快,還會出現「冒泡」、「變紅」、「葉型更美」等明顯變化,但這也意味著你要開始更精準地管理整個魚缸的節奏:

  • 肥料要配合增加
  • 水流要分布均勻
  • 光照時間不能太長或太短
  • 草長太快時還得定期修剪、換水

否則,一個環節沒顧好,就很容易爆藻。

水草是不是一定要CO2的關鍵是牠吃什麼碳源?

水草吸碳的方式其實有兩種:

  1. 水中溶解的 CO₂(你打進去的氣體)
  2. 水中的碳酸氫根(HCO₃,部分草可以使用)

有些水草(例如鐵皇冠、小榕、莫絲)能夠使用 HCO₃ 來進行光合作用,就算你不打 CO₂,它們也可以活著。

但另一類水草(如迷你矮珍珠、紅宮廷、虎耳草)如果沒有 CO₂,幾乎就處於停滯狀態:葉子少、色澤黯淡、造型歪斜、長得像快死不死。這些草要打 CO₂ 才會「活起來」。

 

CO₂ 是怎麼調的?初期與後期的差別

舉例來說,一般我們養滿草的 標準2 尺缸,剛開始會設定每秒打 34 CO₂ 氣泡。這是因為水草剛種下去時,需要適應新環境、建立根系,這個階段對 CO₂ 的需求量比較高。

等到水草適應環境、開始穩定生長後,就可以根據成長狀況來調整 CO₂ 的供應量,例如降低為每秒 2 顆,或設定定時控制器,讓 CO₂ 與燈同步開關,達到「生長速度配合修剪節奏」的效果。這樣可以讓整缸維持穩定,也不會長太快讓人照顧得很累。

哪些人需要打 CO₂

你可能會需要 CO₂ 的時機包括:

  • 草長得太慢,想讓它快一點完成造景
  • 葉型變醜,想讓草恢復漂亮姿態
  • 草種很多,但生長不同步
  • 光已經很強、肥也下得夠,卻只爆藻、不見草長

如果你有這些狀況,而且願意投入時間修剪、施肥、換水,那 CO₂ 會是你邁向漂亮草缸的關鍵一步。

🧘 那什麼情況下「不打 CO₂」也可以?

如果你只是想:

  • 種一點慢長的水草(如莫絲、小榕、黑木蕨)
  • 不想頻繁修剪換水
  • 重視「穩定」、「耐看」,不追求「快與密」

那麼你完全可以不用打 CO₂。因為你追求的是一缸慢慢穩定長大的植物,而不是每週都在修剪的爆草景。

如果你真的沒有時間打理魚缸沒辦法每週修剪、調整肥料、觀察葉型,那就不要選那些「一定需要 CO₂」的水草。因為這類草的生長模式就是:「不是長很快,就是開始爛掉。」所以選擇水草前,不只是看好不好看,更要問自己一句話:「我有沒有時間照顧牠,讓牠長成那個樣子?」

有的話,就打氣、補肥、修剪;沒有的話,就選擇能穩穩長的草,跟自己和諧相處就好。這才是真正適合你的草缸生活。

 

返回網誌

發表留言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