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QA]新沉木能不能直接放進魚缸?

podcast: https://solink.soundon.fm/episode/233e1b9f-cc43-4f16-a10d-227e47660124

Youtube: https://youtu.be/UhyRwjQMyYM

 

許多飼主在剛拿到新的沉木時,往往會猶豫:到底要不要先處理一下?還是只要簡單沖洗就能直接放進魚缸?本文將針對這些問題,從實務操作到微生物學角度,做一個整理。

 

不同狀況下的考量

  1. 全新開缸
    建議沉木與其他造景(水草、石頭)一起放入。原因很簡單:造景本身就是魚缸生態的一部分,越早進入,就能越早參與到微生物群落的建立過程。若等到缸子「跑完氨氮循環」才放,反而會讓細菌群落必須再次調整,並沒有太大必要。
  2. 已運作多年的缸子
    在健康成熟缸中加入新沉木通常也不會造成水質崩潰。沉木釋放的有機物量有限,對整體系統影響不大。唯一可能發生的是短期內水色變深,或新表面長出菌膜,但這些都屬可控範圍。

但要注意的是如果魚缸很久沒清潔整理,缸內病原菌偏多,那這時候木頭放入就可能導致壞菌大量滋生造成問題。而如果魚缸過濾原本就已經快到極限,或者是沒有定期維護,這時候沉木下去就又是新的汙染源,這時候也可能會造成魚缸的嚴重菌濁,或是水質惡化。所以如果對自己的魚缸沒有把握的話,就建議先在缸外浸泡一段時間,每1-2天就刷洗菌膜與換水,等水色與外觀較穩定後再放入主缸。

 

 

沉木與硝化細菌的關係

沉木並不只是裝飾,它其實在「幫助硝化系統建立」上有很重要的作用。要理解這點,得先回顧硝化細菌的生態需求。

硝化細菌的食物從哪裡來?

硝化細菌以氨氮與亞硝酸為主要養分來源。然而,在一個剛開的魚缸裡,如果沒有魚、沒有飼料殘渣,氨氮要怎麼出現?答案是「有機物分解」。最原始的養缸方式,就是放著缸子空跑,等到藻類自然繁殖、死亡,再由細菌分解屍體釋放氨氮,供給硝化細菌使用。這個過程往往需要好幾個月。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會直接加入魚飼料、豆漿、牛奶或是各式各樣的汙染源開缸的原因。市面上的硝化細菌產品很多也含有細菌的營養液或代謝基質,並非純粹的細菌群落。這就是為了提供這些細菌營養分。

為什麼沉木能加速?

沉木本身就是植物的一部分,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與有機物。當它泡在水裡時,會逐漸釋放可分解的營養來源,讓細菌有東西可吃。這不僅能養活最初的腐生菌,也能間接提供氨氮來源,進而支持硝化細菌的增殖。換言之,沉木就像是一個「天然的養分釋放器」,幫助缸子更快建立穩定的微生物鏈。此外沉木上面自帶的菌叢也可以成為起始的細菌叢,可以增加菌種的多樣性,因此可以讓魚缸更加穩定

返回網誌

發表留言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