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開始飼養水族後
不少飼主會發現
活在水中的小生物們比自己以往想像的還要多很多
(尤其是海水活石那真的是一個精彩)
而問題是這些小生物們
又長的讓人不悅
有些看起來還超像寄生蟲
實在是讓人很擔心
但寄生蟲之所以是寄生蟲
就是因為他們要寄生在魚身上
他們很少會出現在環境中
而真的會待在環境中的寄生蟲
都是你要很認真地看
才看得到一點點的蟲
(像是 超大坨的白點蟲和鐘型蟲
有時候還真的看得到)
那些你很明顯可以看到他在那邊爬來爬去
扭來扭去、動來動去的
大多數都是腐生性的蟲
以及一部分掠食性的蟲
基本上
這些蟲都是跟著水草、蝦、螺、魚缸水
一起進到魚缸內
常見的有 白線蟲、蛋白蟲、貝蚤、劍水蚤、渦蟲、絲蚯蚓、水螅、水蠆
如果是昆蟲幼蟲
則可能是家中的昆蟲在魚缸中產卵導致
像是蛾蚋就很喜歡產卵在白棉上
如果魚缸比較靜水
也會有孑孓或紅蟲出現
室外缸還可能會有水蠆
腐生性的蟲大多不會造成魚隻危害
(剛剛提到的蟲除了渦蟲、水螅、水蠆其他都是腐生小蟲)
但如果他們在魚缸內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並且大量繁殖
就代表缸中有機物過多
需要針對魚缸、過濾進行清潔
並且最好能夠多換水
有時候可能也要懷疑一下
是不是水管或水塔很久沒清潔
導致魚缸水中有機物過多
但也要注意
這些腐生小蟲
本身在新開缸、放入新的木頭
季節交替的時候
此時水中的有機物濃度會不穩定
因此這些蟲可能會出現一小段時間(大多是2-4禮拜)
出現的時候只要多換水等他過即可
不用太驚慌
雖然大多時候
這些腐生小蟲
都不會造成太嚴重的問題
但下藥的時候例外
這些蟲對藥物很敏感
因此在很多蟲的缸內下藥
除了會讓藥物效果變差之外
這些蟲的屍體也會讓水質急速惡化
反而會讓魚隻狀況變得更糟
因此如果魚缸內蟲很多
又不得不在主缸下藥
就要有心理準備會需要一直換水補藥維持水質
掠食性的蟲則可能會捕捉小蝦和小魚
因此如果很在乎魚苗和蝦苗的狀況
能移除就盡量移除
但當然如果缸中都是亞成魚的話
只要不要讓他們大爆發即可
話雖然是這麼說
只有水蠆是那個想移除就移除的
就算抓不到他
忍他一下
讓他變成豆娘或蜻蜓飛走就結束了
水螅和渦蟲則是能一直在魚缸中生生不息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水螅他們比較大隻
用卡片刮牆壁搭配抽水也很好移除
也不太會藏在底沙中
但在有水草的缸中要完全移除
真的不是什麼簡單的事情
大多都要整個清掉重來
但還好的是
只要手動移除通常可以控制在一個數量之下
雖然有傷害
但也不會太多
渦蟲就真的討厭了
渦蟲的碎片也有機會變成更多的小渦蟲
所以如果要移除使用渦蟲捕捉器(網路上有非常多樣式)會較好
而且需要跟渦蟲抗戰蠻長一段時間的
也可以考慮用火焰變色龍下去做生物防治
但畢竟是多養一種生物
也需要考量到
如果渦蟲數量吃到變少後
該怎麼飼養他們
但別忘了
所有的生物防治都不是根除
只是單純讓蟲體減少到一定的量
不要讓蟲大爆發
所以也會有人選擇直接翻缸
那至於有沒有必要因為這些蟲
就在整缸下藥處理呢?
我個人認為
如果您能觀察無脊椎生物的狀況
且魚隻的身體健康是不錯的情況下
可以下藥
因為這些蟲除了會存在環境中外
也會存在螺或是蝦身上
而大多數的除渦蟲或水螅的藥物
對這兩種生物都有毒性
因此在使用藥物後要多觀察蝦螺的狀況
也可能要照情況調整劑量或使用次數
此外就跟在缸內下藥一樣
有水草、黑土和沉木存在的環境
藥效會變得非常不穩定
所以大多會需要過量給藥
因此多少會對魚隻造成一些壓力
但如果花時間去觀察蝦況與這些討厭蟲的反應
而且魚也能耐受藥物的話
使用市售的除渦蟲劑確實是一個可行的選擇
但如果沒把握的話
就認真地考慮看看
是否選擇共存
或者就是直接翻缸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