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魚、球魚、稻田魚、女王燈、藍眼燈

鱂的飼養特性

💪 體質與環境適應
 壽命2-3

 對水質耐受性極強,幾乎任何環境都能生存,與鯉科魚同樣強健。
 可單養也能群養,但若孔雀魚跟球魚的公母混養,一定會爆生。
 孔雀魚跟球魚的母魚懷孕後可連續生產數月,一胎約 1020 隻,魚缸很快會塞滿。

 若不想被魚苗包圍,建議只養公魚。公母容易分辨,孔雀魚通常分開販售,但球魚常混賣,可從少量開始嘗試。
 缸中出生的第二代對環境更適應,通常更好養。
 台灣常見的市售魚弱體質差、易暴斃,可考慮從約 12 cm、能吃飼料的小魚開始養起,成功率最高。

 若是卵生種類(如稻田魚、青鱂等),基本上親魚不會照顧卵與魚苗,甚至會把卵或孵化後的小魚吃掉,因此不會像胎生鱂那樣大量繁殖。若想繁殖,只需在發現產卵後將卵移出單獨孵化即可,難度不高。


🍽️ 食性與餵食
 什麼都吃,乾飼料、生餌、藻類食物都能接受。
 建議在日常飼料中加入含藻類的配方,幫助腸胃維持健康。
 母魚懷孕時可多補充赤蟲、豐年蝦、維生素類營養,能讓母魚體力與魚苗狀況更好。


😌 個性與行為
 性格溫和,不太會主動攻擊其他魚。
 搶食力中等,不會太激烈。

 很需要社交,所以不建議單養,至少要養3-4
 公魚在追母魚時非常執著,有時會因過度興奮而跳缸(但跳缸率比鯉科、脂鯉科低)。
 平常不太理人,對人的唯一訴求就是「快給我吃的」。


🪵 造景與棲息需求
 不挑造景,底沙可有可無。
 建議配置水草或遮蔽物,可分散視線、減少母魚被追擾,也讓魚苗有躲藏空間,提高存活率。
 若想控制族群數量,可適度減少遮蔽物,避免魚苗大量存活。


 

孔雀魚/ Guppy/Poecilia reticulata

 

Seriously fish

最大體長:6cm

最少飼養數量:3-4隻同性別的魚

最小飼養魚缸:標準1.5尺缸

1.5尺缸的範圍內,純公魚可以養8-10  如果有公母混雜建議4-6隻左右 而且母魚要比公魚多。

特殊飼養建議

l   品系與體質:
此魚擁有非常多的人工改良品系,若是白子型、尾巴過長或比賽級個體,通常體質較弱、飼養難度高。新手建議先從一般水族店常見、體型健康的基本品系開始,等熟悉照顧方式後再挑戰觀賞性較高的改良種。

 


 

精靈孔雀/ Endler's Livebearer/Poecilia wingei 

seriously fish

最大體長:公魚 2.5 母魚4.5cm

最少飼養數量:3-4隻同性別的魚

最小飼養魚缸:標準1.5尺缸

1.5尺缸的範圍內,純公魚可以養8-12  如果有公母混雜建議4-6隻左右 而且母魚要比公魚多。

 


 

紅球魚/ Platy/ Xiphophorus maculatus

 

Monika Korzeniec - Aquarium, CC BY-SA 3.0,

最大體長:公魚5cm 母魚7.5cm

最少飼養數量:3-4

最小飼養魚缸:標準2尺缸

特殊飼養建議

l   分類與體質:
雖然市面上也常見白球、金球、黑球等球魚,但這些其實是短身型的茉莉(Molly),並非像紅球這類天生肚子較大的品系。由於短身魚的內臟結構擁擠、器官排列略畸形,因此體質較脆弱、飼養難度較高,不是和新手。

l   造景偏好:
喜歡有豐富水草與深色底沙的環境。
這樣的環境能增加安全感、減少緊迫,同時讓牠們的體色與眼部藍光更顯鮮明。

 

 


稻田魚/ Medaka/Oryzias latipes

Tam Tam さん , CC BY-SA 2.0,

最大體長:3.5cm

最少飼養數量:8

最小飼養魚缸:標準1.5尺缸

特殊飼養建議

l   水溫與體質:
此魚對低溫的耐受性極佳,即使在未加溫的環境下也能穩定生活。冬天不需加溫,常溫即可維持良好狀態,但在夏季高溫時若水溫長期超過 28 °C,容易出現食慾下降、體色變淡等壓力反應。建議於夏季加裝電風扇降溫或保持良好通風,可顯著延長壽命並提升活力。

l   造景偏好:
喜歡有豐富水草與深色底沙的環境。
這樣的環境能增加安全感、減少緊迫,同時讓牠們的體色與眼部藍光更顯鮮明。

 


  

七彩稻田魚/ Daisy's Ricefish/ Oryzias woworae

PARENTI & HADIATY, 2010

最大體長:3cm

最少飼養數量:8

最小飼養魚缸:標準1.5尺缸

 


 

女王燈/ Indian Ricefish/ Oryzias dancena

 

最大體長:3cm

最少飼養數量:1

最小飼養魚缸:標準1.5尺缸

特殊飼養建議

l   空間與數量:
2 尺以下的小缸中,建議以1 隻為主,不太適合與其他魚混養,否則可能出現攻擊行為。若魚缸為 2 尺或更大,建議一次飼養約 8 ,群體穩定後個性會溫和許多。

l   造景與環境:
喜歡深色底沙與茂密植物,但仍需要一定的開放水域作為活動空間。這樣的佈置能兼顧安全感與活動性,減少牠們的緊迫感與爭鬥行為。

l   食性與餵食:
雖然會啃食水面油膜,但仍需額外餵食,不能依靠油膜維生。

l   學名與辨識:
在台灣常被誤稱為 Oryzias javanicus,但其實應該是Oryzias dancena

 


 

藍眼燈/ Norman’s Lampeye/Poropanchax normani

Marc Cisa - 自己的作品, CC0,

最大體長:4cm

最少飼養數量:6

最小飼養魚缸:標準1.5尺缸

特殊飼養建議

l   造景偏好:
喜歡有豐富水草與深色底沙的環境。
這樣的環境能增加安全感、減少緊迫,同時讓牠們的體色與眼部藍光更顯鮮明。

 

返回網誌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