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菌是什麼?
弧菌是一群住在海水裡的稍微彎曲的陰性短桿菌的總稱。他們是海洋生物身體上與環境中的常在菌,所以只要有海水的地方就一定會有弧菌。
什麼魚會感染弧菌?
弧菌跟寄生蟲不一樣,他們對宿主很不挑剔。只要宿主的免疫系統無法抵抗弧菌,弧菌就會快樂的在宿主的身上定居,然後大量繁殖。所以所有的魚類,不論是軟骨魚還是硬骨魚,都可以被弧菌感染。
而不只是魚,基本上所有海裡的生物與吃海洋生物的生物都會被感染,這其中也包括了人類。所以弧菌病算是一個人畜共通的傳染病,因此建議如果手上有傷口的話盡量不要碰觸海水缸,或者是碰觸完後一定要洗手清潔,否則有可能會被弧菌感染。
既然弧菌都是水裡面常有的菌,那為什麼魚會被弧菌感染?
在正常的狀況下,魚確實不太會被弧菌感染。不過當魚接觸到的弧菌量太多,或是魚的免疫力太差時,弧菌就會趁虛而入。
魚感染弧菌後會有什麼症狀?
弧菌的感染都是由外而內,弧菌會從魚的表面開始感染。這包括了:體表、消化道與鰓。如果感染是從體表開始,就會造成體表的局部潰爛;如果是從消化道開始就會造成腸胃炎;如果是從鰓開始就會造成呼吸急促。不過此時很難跟其他疾病做區分,通常都要等到感染更深入才會出現典型弧菌感染的症狀。
當弧菌感染入魚的身體後,會讓魚隻的嘴巴或腹部上出現出血點、鰭條充血與腹部腫脹。這些症狀其實就是人類所常稱的敗血症。敗血症在人類的治癒率也不高,更不用說是魚了。
另外,當魚隻因為細菌感染死亡後,其屍體腐敗的速度也會特別的快,這也是判斷細菌感染的方法之一。
什麼魚的體內被弧菌入侵後,會體表充血與腹部腫脹?
免疫細胞為了快速清除細菌,他們會把血管的縫隙變大讓免疫細胞可以擠到血管之外,去清除細菌。他們也會讓血管變寬,讓更多的血液流過被感染的區域,讓他們可以更快的抵達細菌入侵的地方。
然而弧菌大多會隨著血液,在魚體的全身到處竄流。導致魚的全身的血管縫隙都變大,血管也變得比較寬。所以我們才會在魚的體表皮膚比較薄的地方,像是:腹部、嘴巴與鰭,觀察到血管變得明顯。
而因為血管縫隙變大,不只免疫細胞,血液裡的水分也會流出來,最後就會堆積在魚的肚子裡,造成魚的腹部腫脹。
要怎麼區分弧菌感染與其他細菌感染?
事實上,所有細菌感染造成的症狀都跟弧菌感染非常的像,因此無法單純藉由症狀來區分弧菌感染與其他細菌感染。只是在海水裡大多數的細菌感染都是由弧菌所造成。所以海水魚出現典型細菌感染的症狀後,猜弧菌感染有八成的準確性。
如果真的要確認,就必須犧牲魚隻,然後從其內臟中分離細菌,然後將分離出的細菌拿去做鑑定,才能夠確定是否為弧菌感染。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所有魚隻感染細菌後的處理方式差異不大,所以造成魚隻生病的細菌是不是弧菌,其實沒有很重要。
感染弧菌的魚會自己好嗎?
被弧菌感染的魚不會全都死亡,有些魚隻就算不小心被感染,只讓他安靜休養與正常進食,他也能靠著自身的免疫力康復。不過當環境中細菌量太多,或是魚的壓力很大的時候,魚群的死亡率就會大幅的上升,甚至有可能全滅。
感染弧菌的魚的治療中心法則為何?
細菌感染治療的中心法則是:藥物只是輔助,主要要靠魚的免疫清除感染。
因此不只是弧菌,所有魚的細菌感染都只要堅守四個原則,通常魚隻都可以自行康復。第一、早期發現;第二、減少環境的弧菌量;第三、減少魚隻的壓力;第四、發現魚隻免疫無法抵抗細菌時,添加藥物輔助其免疫。
要如何減少環境裡的弧菌量?
所有的細菌都跟硝化細菌一樣:都必須要附著在某個物體上後才能大量複製。所以當弧菌病發生的時候,就代表水族箱的某個角落已經被弧菌侵占了,所以這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將所有被感染的魚移到治療缸中,然後將原本的缸體壁、底沙與物理過濾區稍微刷洗清潔,再讓缸中維持沒有被感染的魚的狀態三天,就可以讓環境中的常在菌把大部分的弧菌掩蓋掉。
另外生病的魚也是弧菌大量複製的工廠,所以將病魚移出水族缸獨立治療,非常的重要!這不只讓環境中的弧菌比較好清除,也會讓病魚身上的弧菌不要去感染其他人。
為什麼不直接將原本的缸體大消毒就好?
針對弧菌的消毒一定會破壞掉缸體內原本的穩定的硝化系統,因為他們都是細菌,而弧菌是環境常在菌再怎麼消毒都無法完全消滅,只要重新注入海水就會有新的弧菌被引入。因此大消毒不是不行,只是消毒後又要重新養水設缸會很麻煩,而且也沒有必要,所以不推薦使用而已。
為什麼導致疾病的弧菌會被環境中的常在菌掩蓋掉?
致病菌之所以會成為致病菌,就是因為它在環境當中的生存能力並不是很好,所以他們只好鋌而走險進入其他生物體的體內尋求資源。為了在充滿免疫細胞的地方生存,這些致病菌花了很多能力來武裝自己或隱藏自己。而這也使得他們在環境中的生存能力變得更弱,因為他們花了很多能量在其他的地方,不像是純粹環境的細菌只要花能量成長和複製。
所以致病菌需要在感染成功的情況下才能大量的複製,不然平常的時候就只能以很少的數量,很可憐的藏在水族箱的角落或是魚的體表,並希望自己可以在餓死前遇到能夠被他感染的生物體經過或是魚的免疫力變差的情況。
也因此只要讓水族箱中維持一段時間沒有可以被弧菌感染的生物,水族箱內的弧菌數量就會大幅的下降。但要注意的是弧菌絕對不會因此被徹底清除,它們只是數量變得很少,活得很可憐而已。所以最重要的還是要維持魚隻的免疫力正常運作,才能防止弧菌病再次復發。
這也是為什麼在養魚之前養水非常重要的原因,除了要養硝化菌以外,穩定的常在菌叢的建立也能夠防止一些細菌性疾病的發生。
為什麼不在原本的缸體中治療病魚?
在原本的缸中不只病原菌的菌量很高,而且殺死弧菌的藥物一定是會殺死硝化細菌與腐生菌,大量死亡的細菌會成為其他細菌的養分,這會導致水質惡化與弧菌大量孳生,弧菌病變得更嚴重。所以如果可以還是要把魚隻移到沒有硝化系統與穩定常在菌的治療缸中治療會比較好。
移到治療缸中的病魚該如何處理?
不論是在弧菌感染的哪個階段,治療缸中的水一定要每天換水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且換水時一定要慢慢滴流,不可以直接將大量的新水到入。這雖然也可以減少細菌的數量,但其實依細菌的複製速度來說,這種換水量只是杯水車薪而已。換水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減少氨氮的累積,讓養魚的水維持乾淨,降低魚隻壓力,所以如果為了換水而讓魚遭受到更大的壓力反而得不償失。
如果魚隻願意進食,可以適量的給食物,因為魚必須要有能量供給,免疫細胞才能夠正常的作用。但一定要每天至少兩次的抽底將食物的殘渣與糞便給清除掉。因為治療細菌感染勢必就要殺菌,而殺菌的藥劑不會區分病原菌和硝化細菌,所以在治療缸中的硝化系統是絕對建立不起來的,因此必須要透過手動維持缸體的清潔。
另外治療缸中也最好擺設一些簡單的遮蔽物,像是水管這種表面光滑好清洗,而且又可以隨性裁切的材質,這可以減少魚隻受到的驚嚇,降低魚隻壓力、增加魚隻免疫力。至於珊瑚石就不是很推薦了,因為珊瑚石會持續的釋放出碳酸鈣,而有一些抗生素就會被珊瑚石持續中和,另外珊瑚石粗糙的表面也可能會成為弧菌滋生的根據地,清潔也較為不易,所以不推薦使用。
如果魚隻的狀況稍微嚴重,但沒感染到內臟時,可以用一些消毒的藥物幫助魚隻康復。如果是體表的症狀可以將魚撈出,用人用的優碘將魚的體表消毒。如果是鰓的症狀,可以使用界面活性劑BKC 浸泡消毒。
如果魚隻的症狀是腸胃炎或者是已經有內臟感染的跡象時,就必須要口服或浸泡抗生素才能進行治療。如果魚隻仍有食慾的話,口服的效果會比浸泡好非常多,而且也會比較節省藥物使用,對環境的污染也會比較少。
優碘在使用的時候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優碘最麻煩的地方是它的標示常常會讓人非常的疑惑。一般我們在藥局買得到的優碘都是10%的普維隆碘溶液。可是有時候它上面還會標示說裡面含有1%的活性碘。但其實這兩者的濃度是一模一樣的。我們在說優碘的劑量時,都是用普維隆碘的劑量下去計算,而不是活性碘的劑量。所以這是非常需要注意的點。
另外,優碘在緩衝能力低的液體中會造成pH值的急速下降,所以在淡水中使用時必須要加入1ppm的碳酸鈉才能用,但還好的是弧菌大多只發生在海水中,海水裡使用優碘就不用考慮那麼多,加對劑量就可以了。
優碘的使用可以分成塗抹與浸泡兩種。如果是塗抹用的優碘,就用一般家用的優碘即可,不需要特別的稀釋。因為優碘只要10~30秒就能發揮殺菌能力,因此只要將魚取出,將魚全身都用沾缸內水的擦手紙包覆,只讓受傷的地方露出來,然後塗上優碘,靜置10~30秒,就能將魚放回缸中。而因為碘跟氯都是同一個家族的元素,所以氯會傷害魚鰓,碘也會。因此使用高濃度的優碘時,一定要防止優碘流入魚鰓中,這會造成魚的急性死亡。
如果要用浸泡的方式對魚鰓或體表進行消毒,使用的劑量為0.5~1ppm的普維隆碘浸泡10~30分鐘,換句話說就是每100公升的水加入0.05cc~0.1cc的普維隆碘,或是100公升的水加入0.5cc~1cc的10%優碘即可。通常使用一次效果就會不錯。
另外如果有蛋白除沫器的話,使用優碘的時候一定要把蛋白除沫器關閉,因為普維隆碘的普維隆是一種高分子量的化合物,它也會被蛋白除沫器移除,所以開啟蛋白除沫器會讓優碘消毒的能力大幅下降。
BKC在使用的時候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BKC是一種界面活性劑,所以他可以洗去魚隻鰓與身上的黏液,包括那些附著在黏液上的細菌也會一同被洗去。在高濃度的時候這個現象特別明顯。因此比較建議的使用方式是高濃度短時間,將魚隻放在額外的容器浸泡後,再將魚隻放回治療缸內。這種處理方式讓魚隻身上脫落的黏液不會再回去汙染缸體。但如果覺得怕怕的,不敢使用高劑量的話,低劑量長時間的浸泡也可以達到消毒的效果。
BKC的使用劑量與時間為10ppm浸泡5~10分鐘;5ppm浸泡30分鐘;2ppm浸泡60分鐘;1ppm浸泡3小時或是0.1~0.5ppm浸泡24小時。可能需要重複使用2~3次才能得到效果。
為什麼不一開始就用抗生素?
抗生素雖然專門殺細菌,但也因為它殺菌的機制太過於專一,導致很多細菌都產生了抗藥性。尤其是弧菌這種環境裡面的常在菌,在他們生存的過程中,常常會有意無意的接觸到抗生素,所以更容易產生抗藥性。
在一般的正規做法中,抗生素的使用必須要在細菌分離後,對細菌進行抗生素敏感性試驗,再依據試驗的結果給藥。但這不是一般人在家中就可以進行的操作。
這也使得使用抗生素治療細菌感染成為一種賭博,賭贏了效果會很好,但賭輸的機率卻非常的高。因此我個人認為與其使用抗生素,不如使用消毒劑,因為沒有一種細菌對消毒劑具有抗藥性。而消毒劑的取得也比抗生素簡單很多。但消毒劑的侷限在於它沒辦法抵抗魚隻內臟裡的細菌。所以只有在細菌感染到魚隻內臟時,我才會選擇使用抗生素。
如果真的要使用抗生素,有推薦的抗生素種類嗎?
因為弧菌都是陰性菌,所以只要使用可以對抗陰性菌的藥物都可以。像是氯黴素類的florfenicol與thiamphenicol以及喹諾酮類的oxolinic acid ,flumequine與enrofloxacin都是很好的選擇。四環黴素雖然很好取得,但因為很多細菌都對其有抗藥性,而且四環黴素在海水中會失去活性,所以不建議使用。黃藥則是禁藥,因此不建議使用。
上面提到的抗生素要如何使用呢?
Florfenicol的口服劑量為一天給藥一次,一次的給藥量為每公斤魚體重給10mg的藥物,連續給藥10天。浸泡劑量為4~8ppm,一次浸泡2~4小時,連續使用5天。
Thiamphenicol的口服劑量為一天給藥一次,一次的給藥量為每公斤魚體重給15~25mg的藥物,連續給藥10天。浸泡劑量為15~30ppm,一次浸泡2~4小時,連續使用5天。
Oxolinic acid的使用方式為在淡水以3~10ppm浸泡72小時,如果在海水則要使用200ppm。口服則是每公斤魚體重給與10mg,但如果是海水魚就要給每公斤體重25~50mg的藥物,都是連續給藥10天。
Flumequine的使用方式主要是口服給藥,口服是每公斤魚體重給與20mg,但如果是海水魚就要給每公斤體重25~40mg的藥物,都是連續給藥5天。
Enrofloxacin主要用在淡水的產氣單孢菌感染,在海水的資訊比較少。但給藥量也要比淡水多,淡水浸泡劑量為2~5ppm,連續使用5天,每次給藥都要先換70%的水。淡水口服劑量為每公斤魚體重10mg,連續給10天。
使用抗生素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
使用抗生素的時候不可以隨便的停藥,因為這會導致細菌產生抗藥性,導致治療失敗。另外使用抗生素的時候也不可以在缸中放入活性碳,這會導致抗生素被活性碳吸收。
目前魚類可以使用的抗生素只有下列幾種,沒有提到的抗生素就不要亂使用,因為很多抗生素都是留給人類使用的。如果不希望未來生病時沒有有效的抗生素可以使用,就不要隨便使用規範之外的抗生素,以免培養出超級細菌。
魚隻可以使用的抗生素種類:
安默西林Amoxicillin、安比西林Ampicillin、脫氧羥四環黴素Doxycycline、紅黴素Erythromycin、氟甲磺氯黴素Florfenicol、氟滅菌Flumequine、北里黴素Kitasamycin、林可黴素Lincomycin、歐索林酸Oxolinic acid、羥四環黴素Oxytetracycline、史黴素Spiramycin、磺胺二甲氧嘧啶Sulfadimethoxine、磺胺一甲氧嘧啶Sulfamonomethoxine、甲磺氯黴素Thiamphenicol。
要如何預防弧菌感染?
因為弧菌感染很難早期發現,因此最好的方式還是預防弧菌感染發生。弧菌感染大多來自於水質惡化、魚隻遭受壓力或是食物不乾淨。因此定期的監測水的pH、溶氧、氨氮與NO3,並且將這些數值控制在穩定的範圍內,並且維持缸體與過濾器的清潔就可以大幅的減少弧菌病的發生機會。魚隻飲食也必須要盡量的多樣性且確保生餌的新鮮,並且提供魚隻足夠的躲藏空間與活動空間,降低魚隻的壓力,也能提升魚隻免疫降低弧菌病發生的機會。
另外,病魚也可能是細菌的繁殖基地,所以進新魚的時候檢疫非常的重要。細菌感染的魚通常在進來後的1個禮拜內就會發病,所以針對細菌的檢疫大概抓在10天左右就可以了。
為什麼水質惡化會導致弧菌病產生?
水質的惡化通常代表的是水裡的細菌量增加或是水裡的氨氮濃度升高。氨氮濃度增加會讓魚遭受壓力,而且魚的體表免疫也會受損,自然讓細菌能夠更簡單的入侵。
而水裡的細菌量增加,也讓病原菌數量增加。而當病原菌數量增加時,不單單是細菌數量變多那麼簡單。細菌是一種仗勢欺人的生物,當只有一隻細菌的時候,它們不敢入侵魚體,可是當環境中的細菌變得很多很多時,這些細菌就會拿起屬於它們的武器與裝備開始朝魚隻進攻。因此當病原菌的數量增加時,它們提升的不只是”量”,連”質”都會一起提升,這會讓細菌變得更強大,更容易入侵魚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