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尼登吸蟲是什麼?
貝尼登吸蟲是單殖吸蟲的一種。單殖吸蟲這個名字的意思就是他一輩子只需要一個宿主就可以完成生活史。所以貝尼登只要有魚當作宿主,就可以一直繁衍下一代。
貝尼登不是一種蟲,他是貝尼登屬吸蟲(Benedenia spp.)和新貝尼登屬吸蟲(Neobenedenia spp.)的總稱,所以這個簡單的三個字中其實包含了大概180種的吸蟲。不過他們外觀長得差不多,生活史很像,而且治療方式也一樣,所以在實際應用面上將這180種蟲混為一談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什麼魚會感染貝尼登?
所有貝尼登都只會感染海水魚,這是海水特有的疾病。一種貝尼登屬吸蟲只能感染一個屬的魚,所以魚缸中如果有某個種類的魚出現貝尼登感染,通常不會傳染給其他屬的魚。不過因為貝尼登有一百多種,不論軟骨魚或硬骨魚幾乎所有屬的魚都會對應到一種貝尼登,所以可以說所有的海水軟骨魚和硬骨魚都在貝尼登的感染範圍內。
新貝尼登屬吸蟲則是一種蟲可以感染數種魚,所以如果感染新貝尼登的話,缸體內會被感染的魚種就會比較多,而且可能是在科別上相差頗大的魚種。
感染貝尼登的魚會有什麼症狀?
貝尼登吸蟲算是體型很巨大的吸蟲,其大小約0.2~1.7cm。形狀為一個橢圓形的透明薄片,前方有突出一對眼睛,後方則有一個巨大吸盤。因為體型很大,所以仔細看的話可以在受感染魚隻的體表發現貝尼登吸蟲。
貝尼登吸蟲以啃食魚的體表為食。所以被貝尼登感染的魚隻會出現搔癢與厭食的現象。如果叮咬較嚴重,體表會出現局部黏液分泌過多、脫色或鱗片脫落的現象。如果貝尼登叮咬到眼睛,就會讓角膜潰瘍使得眼睛白濁,嚴重的話會讓魚隻眼球破裂導致失明。
比起貝尼登屬吸蟲,新貝尼登屬吸蟲更愛叮咬魚隻眼睛。所以當在缸中發現魚隻沒有搔癢的現象,可是眼睛霧掉,就可以懷疑是新貝尼登吸蟲感染。
貝尼登會造成魚隻死亡嗎?
貝尼登要在感染非常嚴重的時候才會造成魚隻死亡。其主要死因是因為體表受損造成細菌感染致死。除了貝尼登會啃食魚隻體表外,魚隻摩擦身體會造成傷口擴大,更容易被細菌感染。因為這個原因死亡的魚隻會伴隨著體表有血絲、腹部脹大與屍體腐爛迅速的症狀。
若魚隻幸運沒有被細菌感染,則就會因為大量體表受損導致滲透壓無法平衡而死亡。因為這個原因致死的魚隻通常會有眼窩凹陷的現象。
貝尼登感染有可能自己好嗎?
魚對貝尼登吸蟲感染產生的免疫非常非常的少,所以魚無法靠自己排除這個疾病。因此貝尼登感染一定要人為介入治療,而不會自行痊癒。
治療貝尼登的原則為何?
貝尼登吸蟲的生活使分成卵、幼蟲與成蟲三個階段。幼蟲與成蟲對治療很敏感,很好殺滅。但是卵對治療具有抗性,因此貝尼登的治療一定會包含著消滅蟲卵與殺滅成蟲兩個部分。消滅蟲卵的方式可以選擇直接讓蟲卵無法分裂,或是讓蟲卵變成幼蟲後再進行殺滅。殺滅方式只要給予和治療成蟲時一樣的方法即可。
要如何殺死貝尼登成蟲與幼蟲?
貝尼登的成蟲與幼蟲對淡水和藥物都很敏感。2~2.5分鐘的淡水浴、300ppm的過氧化氫處理5分鐘都能使成蟲脫落,但脫落的蟲體不一定死亡。所以淡水浴或雙氧水浴一定要拉出缸中治療,以防成蟲再次感染回魚體。
口服praziquantel也能夠有效的治療貝尼登吸蟲感染。可以使用每公斤魚體重75mg藥物的量,在於的飼料中混入連續給與6天可以很全面的殺滅貝尼登
成蟲。
但要注意的是這些處理方式都不是100%的殺滅蟲體,可能會有少量的殘存者。所以在魚隻沒有搬缸的情況下必須要每1個禮拜重複一次操作,連續操作3~4次,確保疾病不會復發。
如果染病魚隻有換到治療缸,則每1~2天就可以重複操作一次,連續操作2~3次,然後再將魚換到另一個治療缸等待主缸的蟲卵死亡後再放回,就能殺滅所有貝尼登。
除了藥物治療之外,魚醫生和部分清潔蝦(例如:美人蝦與白背鞭藻蝦)也能夠清除魚隻體表的貝尼登,達到生物防治的效果。
如果確定是新貝尼登屬的感染(不同數的魚隻都發病,且都以眼睛白濁為主要症狀),則除了上述治療方式外,還有更多可以選擇的藥物。新貝尼登可以使用0.15~0.18ppm的銅離子治療14天或是0.5ppm的有機磷每2~3天給一次,連續治療2~3次來殺滅。
殺死貝尼登成蟲與幼蟲的各種治療方式各有什麼限制嗎?
對軟骨魚來說淡水的殺傷力太大,所以不建議使用。而使用的淡水一定要除氯,而且pH和溫度都要調到跟原水一樣才能使用。如果魚隻出現不適要馬上停止治療。
300ppm的過氧化氫對某些魚隻而言具有毒性,所以若浸泡的時候發現魚隻不適一定要立刻停止藥浴,將魚隻移回乾淨的水中。而水溫高於28度的時候也不建議使用過氧化氫,因為毒性會變強。
Praziquantel對魚的傷害很小,而且效果很好,不過藥物的價格很高。在台灣只有小動物用的劑型稱為拜耳重生特,一顆售價大概200~300左右,其一顆藥錠的藥物含量為50mg,所以如果魚隻的體重越重,花費就會越大。如果都是大型魚隻中標,則建議直接從亞馬遜購買觀賞魚用的Praziquantel原粉,其100g的價格包括運費大概2500台幣左右。
銅離子在海水中容易和碳酸根與有機物結合失去活性,所以使用銅離子的時候要一天四次的監測銅離子濃度,確定銅離子濃度有維持,才能夠達到預想中的治療效果。
軟骨魚對有機磷非常敏感,所以不能使用有機磷。有機磷在使用上為加入一次藥物的1~2天後換掉一半的水,然後換水的隔天再下次藥的方式來給藥。有機磷對魚隻具有神經毒性,所以如果魚隻因為使用有機磷後出現神情呆滯或行為異常,則必須要馬上大量換水,並且停止給藥。加強打氣可以降低有機磷的毒性,所以在處理的過程中建議額外增加打氣設備。
為什麼沒有移缸是1個禮拜操作一次重複3~4次?
沒有移缸的情況下,缸體內的蟲卵不斷的在孵化,所以要面對的不只是上次治療中殘存下來的成蟲,還有很多新孵化出來的幼蟲。無法將魚隻搬缸的情況下,想必也無法對缸內的蟲卵進行處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就直接使用讓蟲卵孵化後,幼蟲感染魚隻再清除的策略。由於蟲卵在台灣的水溫下大概4~6天孵化,所以我們兩次治療之間的間隔只要約略大於6天,就可以讓蟲全數孵出,再一次全數殺滅。但因為未死的成蟲會不斷製造蟲卵,而成蟲大概需要2~3次處理才能夠完全移除,所以我們會再多加一次處理,讓最後一批死亡的成蟲產出的卵也能夠被完全殺滅,才算是完全治療。
為什麼有移缸是1~2天重複操作一次重複2~3次?
有移缸的狀況下,魚需要面對的就只有身上沒有殺滅完的成蟲,但這些成蟲會不斷地釋放出蟲卵。而蟲卵蟲產出到孵出最快需要4天。所以在四天內多次處理,快速的殺死成蟲,然後再將魚隻一到另一個乾淨的缸體裡,就能防止新生幼蟲再次感染魚隻。但這種作法對魚的壓力比較大,所以也要考慮到魚的身體狀況,才能進行這種操作。
為什麼使用銅離子或有機磷治療的治療時間都很短?
因為藥物一直浸泡在水缸中,所以蟲體是持續的被殺滅,比較不會出現漏網之魚,不像是淡水浴或過氧化氫浴只有在處理得當下具有殺蟲的效果,所以治療的時間都會比較短。
Praziquantel也是因為直接口服,讓血液中的藥物濃度維持6天,也類似在持續殺蟲,所以治療的時間也比較短。
貝尼登吸蟲可否像新貝尼登一樣使用銅離子和有機磷來治療?
有些可以有一些不行,但因為還沒有研究直接說明哪一些魚種的貝尼登可以用這兩種方式治療,所以如果不是新貝尼登感染還是建議不要嘗試銅離子與有機磷,因為具有蠻高的失敗率,而且這兩種藥物對魚隻的身體負擔都蠻大的。
網路上有人使用mebendazole治療貝尼登,為何這邊沒有推薦?
Mebendazole是一種抗線蟲與吸蟲的藥物。所以理論上對貝尼登應該也是有效。但目前卻沒有任何一篇學術論文報導使用mebendazole治療貝尼登成功的案例,所以使用的有效劑量不是很清楚。
而mebendazole是一個很奇怪的藥物,所有國外文獻都表示mebendazole在100ppm以下對魚都沒有毒性,但據台灣水族論壇裡大家下藥的經驗都是0.75ppm以上魚隻就會出現莫名的死亡。可能與mebendazole製劑裡添加了其他物質導致魚隻中毒有關。因為以上的理由,所以並不推薦大家使用。
要如何讓蟲卵死亡?
貝尼登吸蟲的蟲卵可只要水溫高於30度超過兩天,貝尼登吸蟲的蟲卵就幾乎無法孵化。而水的鹽度低於0.15%時蟲卵也會死亡。所以提高缸體溫度或是使用低鹽度的水來飼養魚隻,都可以消滅貝尼登蟲卵。
如果是無法加溫也無法降鹽度的缸體,則可以將會被感染的魚種撈出,讓水缸無魚兩個禮拜,讓貝尼登吸蟲找不到宿主而自然死亡。
受貝尼登污染的缸體還有器具要如何消毒?
貝尼燈蟲卵在泡淡水兩天、乾燥3分鐘、使用50度的熱水處理缸子30秒或用25%的酒精處理三分鐘的情況下都會迅速死亡。
所以可以使用淡水清理後將器具量缸,或是用熱水或酒精沖洗缸體都能夠完全的消毒。
治療的過程中需要控制溫度嗎?
依狀況控制溫度的話,可以增加貝尼登的治癒率。
如果希望讓蟲卵快速孵化,就讓水溫大概維持在27~28度左右。使用praziquantel、有機磷或是銅離子、以及不搬缸的淡水浴與過氧化氫浴治療中,都使用這種模式比較適合。
如果是要單純殺滅成蟲,則反而要把水溫調降到23~25度間,降低成蟲的活力,減少其排除的卵量,與延長蟲卵孵化的時間,以爭取更多的時間來處理成蟲。這種情況只適用在搬缸的淡水浴與過氧化氫浴中。
貝尼登會怎麼傳播?
貝尼登主要透過活魚體傳播。海水和活石偶爾也會有傳染貝尼登的案例,但是非常少見。除非海水和活石的來源地附近剛好有缸內魚種存在,才有可能會爆發感染。
要如何防止貝尼登跟著魚隻進入缸內?
設立一個檢疫缸,在魚隻放入檢疫缸前先用淡水或過氧化氫浸泡做檢疫。如果在液體中有發現貝尼登的屍體,則啟動完整的治療療程。若無就能安心飼養。
要如何防止貝尼登跟著海水進入缸內?
使用1um的網袋過濾海水,就能夠防止貝尼登的幼蟲入侵缸體內。
要如何防止貝尼登跟著活石進入缸內?
將活石放在無魚的缸體中放置兩個禮拜,就能夠讓貝尼登找不到宿主而被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