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體表組成體表傷口修復機制

魚的體表是魚和環境接觸的第一道防線

不只要抵禦病源的入侵

還要防止鹽份和水分的隨意進出

 

然而體表也非常容易受傷

受傷後

魚要面臨的不只是病源感染的風險

還要面對滲透壓失衡的窘境

 

滲透壓失衡會影響血液的平衡

也會讓神經與肌肉受損

這裡的肌肉包含了心臟、腸道這些地方

 

因此魚的體表修復能力

對魚來說事關重大


魚皮的構造

 

要講魚體表修復之前

要先了解一下魚的上皮構造

 

魚的上皮由外到內依序是

  1. 黏液層
  2. 上皮層
  3. 真皮層
  4. 皮下組織

 

黏液層內含黏液共生的細菌

上皮層有角質形成細胞黏液製造細胞

真皮層以結締組織為主,其中分布了神經血管色素細胞,魚鱗也是生長於此層

皮下組織以脂肪為主,但也有部分色素血管

而皮下組織之下就是肌肉


傷口分類與辨別方式

 

魚的傷口以深度可以分成

  1. 淺表傷口- 只有上皮受損
  2. 部分深層傷口- 上皮與部分真皮受損
  3. 深層傷口-傷口深及皮下組織

前面兩者修復速度很快

如果沒有感染發生

數小時到數天就能復原

 

深層傷口則需要數禮拜到數個月才能恢復

且可否恢復與飼養管理關聯密切

 

由於血管分布的關係

根據有無出血可以粗略的區分傷口深度

 

上皮層沒有血管

所以淺表的傷口不會造成出血

但黏液分泌會增加

所以會有點泛白

 

真皮層擁有的血管被稱為次級血管
次級血管的意思是

平常的時候血流速度不是很快

流過的血也不多

只有在魚隻激動、缺氧或是運動後血流量才會增加

 

所以一般的部分深層傷口

只會有一點點的血絲滲出

甚至看不太到血液

像是鱗片脫落大多不見血

(別忘了鱗片是長在真皮層)

 

而此層也是色素存在的位置

所以真皮層的傷害會讓魚體色局部消失

 

深層傷害因為已經抵達皮下組織或是肌肉

此處有大量的血管走過

受傷會造成嚴重的出血

且出血需要數十秒才會逐漸止住


魚的傷口修復反應

 

當傷口產生的時候

不同組織層會出現不同的反應

以下就各層反應做詳細的描述

 

黏液層

黏液與大多數細菌結合力並不強

因此傷口發生後

大量分泌的黏液可讓附著魚體表上的細菌被沖刷掉

(魚缸內的水流沖刷可以協助這個過程)

而其中含有的抗菌物質濃度也會增加

以減少感染的機會

 

受傷時的黏液也會比較黏稠

讓其能更容易的覆蓋於傷口上

(所以傷口的黏液都會白白的一坨

不像是一般的黏液那樣透明容易脫落)

 

此外魚黏液中還有協助傷口修復的物質

這不只對魚本身有效

將滅菌後的魚黏液塗抹在哺乳動物的傷口上

可以減少傷口發炎、加快肉芽組織的形成

以及讓傷口收縮

 

但要注意這是殺菌過的魚黏液喔!

千萬不要自己受傷了就隨便塗抹魚隻黏液

魚的體表上有很多細菌對人有害

隨意塗抹可能造成更嚴重的感染

 

 

上皮層

主要由"角質形成細胞"組成

角質形成細胞會堆疊好幾層

形成我們所知道的上皮

 

最外層的細胞因為最常接觸到外界

折損率較高

當表層的細胞折損後

下層的角質形成細胞就會往上遞補

取代死亡的細胞

 

當有傷口存在的時候

傷口周遭與鱗囊(也就是長鱗片的地方)內的角質形成細胞

會開始移動補充上皮受損的地方

 

這個現象跟獨立於其他的傷口修復機制

 

這是因為角質形成細胞之間能緊密相接

是防止離子與水分失常的主力

所以當魚出現傷口時

角質形成細胞一定要在短時間內

爬上傷口表面

以防止離子的進一步流失

 

為了讓角質形成細胞順利遷移

其他組織會分泌一些黏糊糊的東西填平傷口

讓細胞可以爬上去

 

這些新爬過去的角質形成細胞中

還不存在黏液分泌細胞

所以傷口位置不受黏液保護

會比其他地方脆弱

 

換句話說

當魚出現傷口時

過度的清理或消毒

會將那些黏糊糊的東西清理掉

或是直接讓角質形成細胞死亡

反而會阻礙傷口的復原

 

除了作為皮膚屏障

角質形成細胞也有些許的吞噬能力

能夠清除傷口異物

加速傷口復原

 

不過如果傷口太深或是有感染的現象

此層會出現白血球聚集的情況

 

真皮層、皮下組織

真皮層與皮下組織因為結構複雜

無法一次修復完全

所以會先產生暫時性的屏障

也就是肉芽組織

(傷口裡面那個粉紅粉紅很容易流血的組織)

 

肉芽組織內有各種組織的母細胞、免疫細胞與小血管

這些母細胞會隨著時間慢慢分化成各式各樣的細胞

免疫細胞會負責清理破損的組織

小血管則是負責供應養份

 

不過母細胞的功能有限

如果傷的太深或是傷到肌肉的話

很常修復失敗

無法復原的地方就會形成傷疤

 

由於破損的組織一開始會先被清理掉

所以在受傷的初始幾天會觀察到傷口的擴張

傷口也會有一些紅腫發炎的情況

接著傷口才會逐漸縮小

 

除了肉芽組織外

黑色素細胞也在傷口修復中扮演了重要的腳色

 

黑色素細胞會往傷口位置聚集

導致傷口周圍的顏色比其他位置深

 

黑色素顆粒具有抗氧化、防UV的功能

而在其合成的時候

會產生有毒的中間產物

具有抗細菌、抗真菌的功能

 

也是因為這樣

當魚具有局部感染時也會在體表出現黑斑

 

而白子的魚隻體表免疫力較差、容易生病也是因為缺乏黑色素導致


 

幫助魚傷口恢復的因子

 

魚的傷口恢復速度會受到壓力水質營養影響

 

慢性的壓力會讓傷口復原速度變慢

甚至不復原

新的鱗片也會不易長出

 

將魚放在魚隻密度較低但有躲藏處的環境

能夠加速癒合

 

溫度則是影響魚隻復原速度的重要因素

溫度較高復原速度較快

但別忘了

太高的溫度對魚來說是種壓力

且水質也會變得不好維持

所以適度的維持在22-26度即可

 

水中的溶氧趨近飽和

氨氮濃度低

pH落在適當範圍

都能加速傷口的復原

 

抗生素與殺菌劑雖然可以處理體表的細菌感染

但在沒有感染的傷口

使用這些物質不會加速傷口的癒合

反而會對魚隻造成壓力

因此除非確定有感染

(傷口附近明顯的紅腫發炎

傷口無法癒合甚至潰爛

傷口快速變嚴重)

否則不要消毒

 

營養的補充也可以加速傷口復原

食物中添加益生菌、鋅、維生素C、脂溶性維生素

都可以幫助傷口癒合

 

部分的植物萃取液也被認為和傷口復原有關

但這部分還需要更多研究下去證實


 

傷口護理

 

當魚出現傷口時

對健康的魚隻

只要維持水質乾淨

並且加強營養即可

 

但如果出現感染症狀

則需要進行一次的消毒處理

(可使用優碘、奈米銀進行局部的塗抹消毒

較大的傷口塗抹後也可使用沒有藥性的口內膏敷在傷口處)

較廣範圍的感染則用市售的細菌藥物浸泡處理

處理時最好能於檢疫缸操作

 

深層的傷口感染機會非常高

所以如果是深層的傷口

會建議發現的當下直接進行消毒處理

並且密切注意後續有無體內感染的症狀

(食慾下架、活力變差、立鱗腹水、鰭基部充血)

 

假設魚隻反覆的出現體表感染或傷口

則需要特別注意魚隻壓力、水質與營養

這通常是魚隻健康狀況不佳的警示

返回網誌

發表留言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