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魚繽紛的色彩是其魅力之一
而魚的體色來自他體表上的色素細胞
這些色素內的物質有些是魚自己製造
有些則是來自食物中獲得
|
色素種類 |
來源 |
黑色素細胞 |
黑色素 |
自行合成 |
黃色素細胞 |
類胡蘿蔔素 |
從食物中來 |
蝶啶 |
自行合成 |
|
紅色素細胞 |
類胡蘿蔔素 |
從食物中來 |
虹彩細胞(藍色、銀色、白色、金屬色) |
普林 |
自行合成 |
藍色素細胞 (只有少數魚有) |
不明 |
不明 |
白色素細胞 (只有少數魚有) |
尿酸 |
自行合成 |
由這張表可以發現
如果魚要顯示紅黃色系
那就一定要吃含有類胡蘿蔔素的食物
但其他顏色都是魚體自行合成
只要魚體營養充足、健康良好
魚就能顯出這些可自行合成的顏色
下面就來詳細介紹一下各種色素
黑色素
黑色素因為原料簡單
只要魚還活著就會不斷表現
但黑色素的多寡與魚的心情和光線有關
壓力會讓魚顏色變淡或是變深
(有遮蔽的效果讓自身不容易被發現)
日光則會讓魚變黑
(保護魚體不受紫外光所傷,這和人類類似)
魚也會配合環境的亮度
去調整膚色的深淺
(增加自身的隱蔽性)
但黑色素的功能可不只是讓魚整隻變黑
黑色素量過少
淺色的色素就會因為沒有對比色
而看起來變得蒼白
適量的黑色素能讓魚顏色顯得更加濃郁
因此在戶外池飼養的錦鯉顏色會比較漂亮
黃色素
黃色素有兩種
一種是魚自己合成的蝶啶
這個先天就會表現
像是仔魚魚鰭或體表稍微偏黃色就是這個東西
一種則是要從食物獲得的類胡蘿蔔素
顏色會更濃郁
而且從亮黃色到橘黃色都有
這兩種色素都是儲存在黃色素細胞中
所以就實際操作層面中不用想太多
想要讓魚變黃讓魚吃有類胡蘿蔔素的食物就對了
有類胡蘿蔔素的食物
包括: 各種蔬菜、甲殼類、螺旋藻、含有類胡蘿蔔素的飼料
魚常用的類胡蘿蔔素:
茄紅素、beta胡蘿蔔素、角黃素、玉米黃素、葉黃素、辣椒紅素、蝦紅素(又稱蝦青素)。
其中角黃素、玉米黃素增黃效果最好。
紅色素
主要是蝦紅素的累積
身體內有越多蝦紅素就會變得越紅
但如果飼料中蝦紅素添加過多
尤其是化學合成的蝦紅素
會造成蝦紅素累積在肝臟與脂肪中
反而會讓魚隻顯出奇怪的顏色
也會傷害肝臟
比較安全的作法是
使用天然的蝦紅素
且要控制劑量
(有良心的飼料廠會研究適當劑量)
在淡水魚可以透過給予角黃素或玉米黃素
讓這些色素被魚自己轉成蝦紅素
這樣就不用擔心過量問題
不過海水魚因為沒有把黃色色素轉換成蝦紅素的能力
因此在海水魚的紅色增豔就只能靠蝦紅素
蝦紅素的來源:
甲殼類、鮭魚、雨生紅球藻、法夫酵母菌、發酵蝦紅素、人工合成(不推薦)
人工合成的蝦紅素中有很多生物難以使用的蝦紅素,其會增加肝臟代謝負擔,但增豔效果卻沒有天然的好。
可注意一下飼料成分標籤中有無蝦紅素,以及是何種蝦紅素。
虹彩色與白色
普林是構成DNA與RNA的主要成分
在經過身體代謝後會形成”尿酸”
這也與人類的痛風有關
只要魚有正常進食
能夠正常的消化、吸收、分解食物
(換句話說 腸道和肝都要健康)
就能獲得普林
不過
如果魚體長期處於環境中氧化物很多的狀況
(像是:定期用藥、定期消毒、硝酸鹽過高、殺菌燈、臭氧、環境藻類過多、細菌量過多、水溫過高、體內有發炎…)
或是魚本身食物中的抗氧化物質不夠多
(像是:只吃飼料的魚常見的”維生素C”不足)
因為尿酸是個蠻厲害的抗氧化物質
魚體就會想要把普林轉化成尿酸
拿來加強自身的抗氧化作用
所以當發現魚的身體不夠亮的時候
要去思考看看
- 魚的腸胃道是否正常?
- 魚的肝臟狀況是否正常?
- 水質是否正常?
如果以上皆正常
多補充維生素C
就能讓魚體閃閃發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