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https://solink.soundon.fm/episode/6c1c156f-30b5-4fcd-a98a-e3185cadc13a
Youtube:https://youtu.be/LZ_OcXpw4vc
對不少認真養魚的飼主來說,水質檢測是一種日常的一環。而當你習慣定期檢查水中的氨(NH₃)、亞硝酸鹽(NO₂⁻)、硝酸鹽(NO₃⁻),有一天卻發現:「咦?我家魚缸的NO₃⁻怎麼一直是零?」
但冷靜點,其實「測不到NO₃⁻」不一定是壞事,有時甚至是你照顧得太好的結果。本篇文章會帶你一步步釐清,為什麼魚缸中NO₃⁻測不到,以及你該如何判斷這樣的狀況是「異常」還是「正常」。
在進入深層分析之前,第一步請確認你測NO₃⁻的方式:
- 試紙還是試劑?
- 試紙的讀取範圍通常是「0→20→50→…」,這代表只要NO₃⁻低於5 ppm,結果看起來就像是零。
- 若你真的很在意精確度,建議改用液體試劑。
- 試劑還有用嗎?
- 過期、受潮、保存不當的試劑會導致「看什麼都是零」的錯覺。
- 最簡單的方法是:拿同一瓶試劑去測測看一缸「確定很髒」的水缸(例如烏龜缸),有測出NO₃⁻就代表試劑沒壞。
如果以上兩點都沒問題,但你的NO₃⁻依然長期是零,那就開始思考看看下面幾的重點
你可能只是換水換得太勤勞
NO₃⁻的累積來自於魚的排泄物與餵食殘留。當你密度不高、餵食量不多,又每週勤換水50~80%,那NO₃⁻當然來不及累積。
有些人甚至是兩天換一次水、每次換掉一半,在這種情況下,NO₃⁻低到測不到簡直是理所當然。
這就像你家只有一位室友,但你每天都打掃五次地板。想看到灰塵反而變成一件困難的事。
藻類、水草、細菌吃掉NO₃⁻
除了換水,還有三種生物也會「消耗」你的硝酸鹽:
-
水草與藻類:
有在養水草或魚缸經常曬太陽的人可能知道,植物會吸收NO₃⁻作為營養來源。長得越快的藻草,吃得也越多。 -
腐生菌的:
正常來說,細菌會把魚的排泄物轉化成NO₃⁻,但當環境中的「碳源」足夠時(例如你餵了很多蔬菜類的食物),細菌反而會把NO₃⁻拿回來再利用,變成自己的蛋白質,這就讓NO₃⁻進一步下降了。 -
反硝化細菌的:
如果你魚缸中存在厭氧區(例如很久沒清的底砂死角),那裡可能會滋生反硝化細菌,把NO₃⁻轉化為氮氣排走。雖然這情況比較少見,但也不是不可能。
餵食內容也會影響NO₃⁻生成
你餵的是什麼,也決定了「你的魚缸會多髒」。
高蛋白飼料 → 排泄物含氮多 → NO₃⁻多
高碳水蔬果 → 排泄物含氮少 → NO₃⁻少
像金魚、異形這類偏草食性或低代謝魚種,本來就建議以高纖低蛋白為主食,加上常見的南瓜、小黃瓜等蔬果本身就是碳源豐富、氮源少的食物,自然不容易產生太多NO₃⁻。
而你又常常換水、還會定期更換過濾棉,那更等於把「可能累積NO₃⁻的地方」全部打掃掉了,測不到NO₃⁻就一點也不意外。
棉很乾淨 ≠ 好事?
這時候你可以再觀察一個重點:「你的白棉有多髒?」
- NO₃⁻是零、白棉超乾淨 → 有可能水太利了。
- NO₃⁻是零、但白棉髒得要命 → 不用擔心,NO₃⁻可能已經被細菌「變成屎」被你清掉了。
這就像是「不見得要看到煙,才能知道火來過」,只要整體環境在正常循環,你的測試數據不需要完美符合教科書。
🧪海水缸也常測不到NO₃⁻,因為設備在默默幫你除
如果你是海水玩家,測不到NO₃⁻根本是常態。
因為蛋白除沫器會有效移除水中的含氮有機物,等於連生成NO₃⁻的原料都被抽走了,不留痕跡,自然測不到。
那需要擔心嗎?
簡單判斷法如下:
✔ 魚活力好
✔ 魚有穩定成長
✔ 魚色澤正常
✔ 糞便穩定、沒有異常
✔ 缸內沒出現莫名生物大量繁殖
如果以上都OK,那你就不需要因為「測不到NO₃⁻」而過度焦慮。畢竟養魚不是為了讓試紙顏色變深,而是讓魚健康快樂地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