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QA]小空間下的缸型選擇與策略建議

Podcast:https://solink.soundon.fm/episode/974f22f8-35cb-424d-9e52-a5c060e26c1b

Youtube:https://youtu.be/7Iw1QjZTHXk

 

當空間有限、魚隻不合(像是鬥魚搭配燈魚)、設備預算有限,到底怎麼配置最划算、又最穩定?

一缸還是兩缸?

鬥魚會不會打燈魚?沒人能保證。雖然有些鬥魚個性溫和能共缸,但也有些脾氣不太好,一看到別的魚就想打。這就像你室友好不好相處一樣,得住進來才知道。因此,雖然「兩尺缸混養」聽起來最省空間、最理想,但風險也最大。一旦打起來,你還是得臨時隔開,問題還是沒解決。相對之下,兩缸分開雖然比較麻煩,卻是最保險的做法。

空間不夠怎麼辦?一大一小也能妥善安排

如果桌子真的只能放 60×30,怕桌面不夠放?不妨用角鋼架把其中一缸架高,一上一下,也能省下不少空間。而且一尺缸加滿水大概也就 15 公斤,對多數層架來說負重完全不是問題。只要注意結構穩固,不會傾倒,就算是租屋族也能放心使用。

增加魚缸的高度也是一個選項

如果你真的不想用層架,那不妨換個思路,考慮加高魚缸本身的高度。例如用 30立方缸取代一尺標準缸,如此整體水體量會明顯增加,對穩定水質會有幫助。但高缸的水流設計就更重要,建議搭配循環良好的過濾器,或是使用打氣機,避免底部變成死水區。

別太信任「中間隔板」

你可能會想說,那我直接買兩尺缸,中間加隔板不就好了?理論上沒錯,實際上麻煩一堆。

首先是水流問題。隔板不管怎麼設計,多少會阻礙水流循環,如果你不是兩邊各裝一套過濾器,很容易出現水質差異。再來是清潔困難,尤其是用細網時,中間會卡很多髒東西,久了就成為死角。

最尷尬的是:你要換隔板或清洗時,魚很可能從一邊游到另一邊。結果本來想阻隔的兩種魚,反而又碰頭了。更別說每次抓魚抓來抓去,也會對魚造成壓力。

設備成本:一缸隔板 vs 兩缸,其實差不多

你可能會擔心:「分兩缸不就得買兩套設備?好貴啊!」但其實你在一缸內做隔板,最終還是得準備兩個過濾器。與其這樣折騰,不如一開始就認命地養兩缸。

如果你真的預算吃緊,可以考慮讓鬥魚使用較簡單的設備,例如普通外掛過濾器就足夠,真的不需要高價位的品牌機種,等有餘裕再升級也行。

愛牠,就給牠適合的空間與生活

養魚本來就不是「非做不可」的事。既然是興趣,就該讓你和魚都開心。如果現在的配置讓你壓力山大、無法負擔,那不妨重新思考該留下哪一缸的魚,剩下無法照顧的就送養,或是詢問水族店是否願意收。

混養從來不是必須,是一種選擇。而選擇背後,代表的是你是否準備好為這些生命負起責任。與其冒險混養,結果兩邊都不快樂,不如老實分開,讓每隻魚都能在自己的小宇宙裡好好生活。

返回網誌

發表留言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