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缸養久了一定會有一些髒污累積
除了定期清洗過濾器外
魚缸內的東西也要記得”定期清潔”
所謂定期
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要依缸況調整
主要是看清潔時侯的髒污度決定
如果清理的時候覺得很髒
就該增加清潔的頻率
另外也不建議
每天都小做清理
這會讓魚很緊張
而以下針對魚缸內的每個部份清潔說明
缸壁
不穩定的魚缸會一直出現褐色藻
培菌不良的魚缸會一直有滑滑的生物膜
但穩定的魚缸也會出現綠藻
這些東西都需要定期刮除
好刮的生物膜與藻用白棉、生化棉即可清理
較難刮除的部分可以使用硬質的卡片(ex:廢棄的信用卡)
但要注意清理魚缸壁時
不要夾帶到沙粒
否則魚缸壁可能會刮傷
刮刀也可以使用
但新手有可能會因施力不對而造成玻璃刮傷
務必小心
水草
每次換水清潔時
記得要晃一晃、抖一抖水草
就算有工具生物
水草中間也可能會卡上不少髒東西
像是小榕這類型的大葉片水草
也很容易長出褐藻
可以使用白棉輕輕的清除上面的褐藻
也可以用螺下去清理葉面
莫絲則建議用蝦下去清潔
如果無法養蝦的話不要用莫絲比較好
用黑土的朋友
別忘了
黑土崩解的時候就要換土了
沉木、石頭、人工造物…等硬景
硬景與底相接的地方
非常容易卡髒污
需要定期把這些髒污抽掉
抽髒汙時
可以一邊用打氣風管抽水
一邊移動造景
這樣可以防止髒汙擴散到整個魚缸中
但要注意有些白目小魚會靠近風管
要特別留心他們的動作
發現他們靠近可以直接用手將風管口堵住
(小技巧: 風管吸盤則能協助固定風管~
可以防止水管亂晃亂噴)
造景物本身的溝槽也可能會卡髒汙
表面也會長細菌膜
因此建議每隔一段時間就把造景拿起來沖洗
如果魚缸內有飼養鬍子、螺這類型的工具生物
則大概3-6個月清潔一次表面即可
底砂
粗細顆粒的處理方式不同
如果是髒污無法進入的細顆粒砂
只要將表面的髒污吸除即可
而細顆粒砂因為容易缺氧
因此也不建議鋪超過3cm以上
如果已經鋪超過3cm以上一段時間了
那翻缸之前就千萬不要動他
下面可能會會有有毒物質
如果是髒污會進入的粗顆粒砂
要定期洗砂抽除累積在砂層間的髒污
可以使用洗砂器處理會較方便
有種水草的黑土區不用特別清潔
因為水草的根系能夠維持土中的乾淨
但如果沒有水草的黑土區
就像是粗顆粒砂一樣清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