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過濾器的生物過濾濾材配置原則

不同過濾器的生物過濾濾材配置原則

硝化細菌與缸中的各種協助分解有機物的細菌

都需要大量的氧氣才能好好工作

而因為氧氣會溶在水中

所以水流能帶來充足的氧氣

 

但因為生物膜的厚度會受到水流影響

水流越強

生物膜越容易被沖掉

生物膜也會越薄

 

生物膜就是細菌的家

高樓大廈能容納的人口數

一定會比平房還有多

 

如果生物膜太薄

居住的細菌量就會變少

所以水流也不是越大越好

 

另外要考慮到的是魚缸中的水循環次數

就算細菌狀況很好

但水循環的速度不夠快

那麼魚缸狀況也會很差

 

尤其是密度越高、餵食量越高、或是黏液分泌多的缸

越需要強力的水流循環

 

就像如果焚化爐功率很高

但垃圾車無法即時的把垃圾載走

那麼垃圾就還是會留在家裡

 

而垃圾量越多的城市

其垃圾車的班次就要越多

否則街道上會充滿垃圾

 

綜合上述

良好的系統應該包含

水流順暢、且流速中等的培菌區

足夠多次的魚缸水流循環

 

魚缸水流循環次數基本上是固定

因此過濾器截面積的大小

會決定了過濾器內的水流流速

截面積越小,水流速越大

就是把水管壓扁,水柱會比較強勁的概念

水管越扁、水會越強

 

所以比起底部過濾和上部過濾

圓桶內的水流速度一定較快

圓桶的培菌效果會比底濾和上部都還要好


 

流速快的過濾器的濾材選擇

 

流速快的圓桶內

要注意的是讓水流不要太快

所以能夠擾流和均流的濾材會是首選

像是生化球和職人培菌棉都是不錯的選擇

 

而如果圓桶內夠乾淨的話

石頭濾材也很不錯用

因為石頭濾材本身的細小孔隙

就具有緩流的作用

 

但務必注意

細小的孔隙容易被大量的細菌或是髒污阻塞

所以在過髒的過濾器中

不適合使用石頭濾材

 

此外石頭濾材因為孔隙小

因此對水流的阻力也大

如果堆疊太多就會造成水流變小

或是水流從邊緣空隙處流走

因此務必注意擺放的方式與數量


 

流速慢的過濾器的濾材選擇

 

流速慢的底濾和上部過濾

適合的則是阻力小的濾材

(多是塑膠濾材類

若要用石頭濾材也要選擇水流較順暢者

像是陶瓷環或是不規則無法好好堆疊的matrix、neo media、珊瑚骨

且要注意其阻力狀況)

 

因本身流速就不算快了

若選用阻力太大的濾材

反而會導致水流過慢

生物膜增生過度

(當可以看到菌膜或是摸到滑滑的就是太厚了喔!)

造成局部的缺氧

缸內的細菌量也會大幅增加


 

總結來說

過濾器會因為其內部水流的狀況

而適用不同類型的濾材

 

內部水流快的

建議選擇有擾流功能的濾材

 

內部水流慢的

則以阻力小的濾材為主

返回網誌

發表留言

NaN / -Infin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