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連結:https://solink.soundon.fm/episode/2a2eedba-3c7c-4e1c-b83e-d8cbbd5cdd2d
Youtube連結:https://youtu.be/AmabTu-xitc
有時候魚缸用久了,看膩了、沉木舊了、底砂黑了,手就會開始癢,想來個「大翻新」。但這時也會擔心:突然的改動,會不會讓系統大崩潰?魚會不會因此出事?
先說結論:只要你的缸平時有好好維護,換造景通常不會出事。問題往往不是「換了什麼」,而是「你是不是平常就沒維護好」。
一、底砂要怎麼換才安全?
底砂其實是缸內很重要的培菌系統之一,裡面甚至可能藏有不少沉積物或潛在病原。所以換底砂的時候,千萬不要一次全部抽光加滿,除非你的缸已經臭到不行(像是有明顯臭水溝味),那就得一次清掉。
如果只是單純想換個顏色或材質,建議分批操作,像這樣:
- 第一次抽掉一半底砂,不加新砂。
- 第二次換水時再抽剩下的那一半。
- 第三次換水時,加入新的底砂。
這樣可以讓原本的濾材與細菌有時間適應變化,避免一次抽掉太多讓系統崩潰。
二、沉木整根換可以嗎?
可以,但要注意兩件事:
-
你的過濾系統有沒有穩定培菌?
如果有,那整根沉木汰換其實問題不大;反之,如果你的濾材根本沒培菌、魚又很多,那換沉木就可能出事。 -
日常清不乾淨、造景積垢很多的缸,要小心
這種情況建議先把魚移出,整缸清乾淨、重新建立穩定後再放魚回來。
簡單來說,如果你平常缸子都顧得很好、清得勤,換造景直接來也沒關係。但請不要同時「換沉木+換底砂+換濾材」,這樣就等於把整套系統拆光,出事的機率很高。
三、裸缸要加造景,可以嗎?
當然可以。不論是從裸缸變成有造景,還是換一套新的造景,原則上做法差不多:
- 觀察魚的反應,有些膽小的魚需要幾天適應新環境。
- 如果是沉木,建議先泡水直到菌膜退掉,再放進缸。
- 不確定穩不穩就加強監測水質、多換水、減少餵食量。
- 系統不穩時不要同時進行其他大改動。
四、換造景時的三大重點
-
避開季節交替期(春秋)與冬天。
夏天溫度穩定,魚的免疫力也比較好,失誤容錯率高。 -
觀察魚的行為與水質變化,出現泡泡不一定是壞事。
泡泡多半是暫時現象,只要水質測出沒有氨/亞硝酸飆升,且魚活動正常,就不需要過度擔心 -
如果魚特別喜歡某個角落,試著留下它的小被被。
魚也是有情緒的動物,讓它保留熟悉的物件有助適應。
五、換完就出事,代表哪裡出問題?
- 換造景就爆缸,可能是你的過濾器根本沒培菌,大部分好菌都在沉木或底砂。
- 魚突然變得很緊張、躲起來不吃,可能是造景讓牠沒有安全感。
- 換完水質異常甚至爆病,可能是底層沉積物釋放病原或系統菌崩了。
所以,不要以為造景只是「好不好看」的問題,它其實是系統運作的一環。想要美又穩,日常維護還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