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生病的時候
不少飼主都會想要去買藥下藥
但自己去店裡找
每罐藥物的適應症也是看得眼花撩亂
到底藥物該怎麼選擇?
在這之前
我們先回歸到這問題的最根本
Q:為什麼魚生病了會想下藥?
A:因為覺得下藥可以讓魚恢復健康
Q:但下藥真的可以讓魚恢復健康嗎?
A:為什麼不行? 魚生病就很多都是感染啊?藥物就是要去除感染
這確實大多數魚生病時
都會有一些症狀
而這些症狀也都跟魚感染的時候的症狀
十分的類似
體表黏液增加
鰓部蒼白
魚隻趴底
呼吸急促
體表紅斑
縮鰭夾尾
尾巴破爛
腹水立鱗
感染時確實會有這些症狀
然而有這些症狀卻不代表有感染發生
急性氨中毒的魚
和
肝腎慢性衰竭的魚
也會表現上面的症狀
如果是這兩個情況
下藥只是讓魚死的更慘
就像是現在醫生也會宣導
不要隨便亂吃之前看病剩下的藥
就是因為同樣的症狀
不一定是同樣的病
上次下A藥把立鱗治療好
不代表說這次發生立鱗用A藥也會好
也不代表說
其他人的魚發生立鱗也可以用A藥
魚比起他生物更麻煩的是
他們身體狀況會嚴重的受到環境影響
而且對他們的營養了解又少的可憐
所以比起純粹的感染
有更多的時候
其實是環境設置不良與營養問題
你看到的症狀
或許根本不是感染
或許你看到的感染
只是魚體糟到一個地步的結果
所以下藥無法解決問題
而當沒有相關知識與經驗的時候
這些判斷會變得很困難
這也是為什麼生病就要去看醫生
但就現在的水族現狀
幾乎找不到醫生要怎麼自立自強?
首先最重要的是
要找到你所信任的水族店家
魚隻發生問題的時候
比起詢問不知名的網友
或是自己亂查隨意害怕
(別忘了 什麼小症狀在google的眼裡都是絕症)
不如去詢問原本買魚的店家
會是更適合的作法
(再怎麼不堪至少冤有頭債有主
網友講話是不用負責的
如果店家一問三不知
你也要認真考慮看看
之後是不是真的還要跟他買魚)
那假如真的不得不在網路上發問
一定要去判斷
他們的發言是否合理
如果多問幾句就生氣
(ex: 我養魚XXX一直都這樣啦
不相信就不要問)
或是 內容違反生物常識
(ex :水太深魚會被溺死)
或是 沒有詢問更詳細的資訊
就直接妄下判斷
(ex: 金魚浮頭一定是鰓病下黃藥)
那就可以不用相信他們說的話
因為台灣有的養魚相關資源是真的很少
疾病的診斷又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因此
就只能請大家放亮雙眼
使用邏輯推理去篩選資訊了
寧願所有東西都懷疑
也不要全盤的相信
絕對不要憑自己的經驗亂下判斷
也不要自行買藥使用
這些事情
沒那麼簡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