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裝了過濾器魚缸狀況還是不好呢? 要怎麼修正呢?

為什麼裝了過濾器魚缸狀況還是不好呢? 要怎麼修正呢?

過濾器與濾材是魚缸中最重要的部分

他決定了魚缸的環境菌叢是否正常

也決定了飼主照護是否輕鬆

 

濾材的本質

就是讓細菌可以很好居住的地方

 

過濾器的本質

是能讓濾材上的細菌好好工作的輔助設備

 

而細菌所需要的就是水流

所以過濾器最重要的功能

是在其放置濾材的位置

製造有一定流速且均勻的水流

讓這些濾材可以發揮最大的功能

 

所以一個魚缸要使用多少濾材

要多少的培菌空間

其實沒有一個定數

因為這還會受到過濾器的選擇影響

 

當過濾器越能發揮功能

濾材的效果就會越強

需要的濾材數就會越少

 

所有的過濾問題可以粗分成四個原因

以下就一一講解

 

過濾器太強

造成的結果就是水太利

水中的有機物被分解的太過度

讓水太乾淨

導致水中哪些具有分解能力的分子

去傷害魚的鰓和體表

 

此外過濾器太強

也會導致魚缸內的細菌變得太弱

當過濾器因故停擺時

魚缸也會容易出現異常

 

這最常出現的狀況是

  • 過濾器的馬達水流選擇太大

在水流很強的時候

細菌的效能可以達到一個讓大家吃驚的狀況

而有些人會擔心

自己養魚的密度較高

而選擇使用大一號的過濾器或馬達

 

而也因為他對過濾器的了解夠透徹

有考慮到濾材的安排方式

讓過濾器卻時能發揮他的效能的情況下

就容易出現此狀況

 

這時候只要調降馬達水流次數

減少濾材數量

讓濾材效能變弱

就能改善問題

 

  • 在超大缸內只養了一些些魚

養魚密度極低

這樣的魚缸或許連過濾器都不用安裝

只要保持魚缸內有水流就能維持穩定

 

因此可能安裝了任一的過濾器

都會讓過濾變得太多

而造成水太利的情況

雖然讓魚住在大空間很好

但一定要特別注意水質的狀況

如果水值數據都正常

但魚體表卻有莫名的傷口或黏液增生

就可能是這類型的問題

 

過濾器太弱

通常的表現是魚缸內的細菌量會很多

可能是菌濁

也可能是魚缸的到處都會長菌膜

氨氮、亞硝酸可能怎麼都降不下去

而且不論怎麼增加濾材

都沒有太大的幫助

濾材本身很乾淨

但是魚缸內看起來就是很髒

 

最常出現原因是

  • 過濾器馬達太弱

這很常會發生在忘記考慮揚程的情況

揚程會嚴重地影響到馬達的出水量

而選擇了比實際需要還要小的馬達

導致水流循環次數不夠

讓魚缸中的髒污在主缸中就已經被缸中的細菌處理完

送上過濾器的就是一些很乾淨的水

而主要的細菌也因此都只長在主缸中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只要調整馬達流量即可

而如果過濾器的馬達流量無法提升

則要考慮再安裝另一個輔助過濾

去增加整體的處理量

但不太建議增加濾材數量

因為這反而會導致細菌不穩定

(詳細原因可參考濾材太多一節)

 

不同過濾器類型需要的水體循環次數不同

表面積越大的過濾器

需要越大量的水流次數

(因為表面積越大的狀況

水流速會越慢)

而過濾器的表面積為

上部過濾>底部過濾>圓桶

上部過濾建議水量選擇為一小時是水體量的12-15(要考慮揚程)

底部過濾建議是8-12(要記得包含底濾自己的水)

圓桶則是5-8(要考慮揚程)

 

會需要6次以上的原因是

細菌大概每15-20分鐘複製一代

所以要在他們完成複製之前

就把水中的有機物送入過濾器中才能防止魚缸中雜菌滋生

 

  • 過濾器內濾材阻力過大

為了能更好了攔截髒汙

而使用了太多的物理過濾

或者是選擇了太小顆的濾材

或者是濾材堆疊的過厚

都會導致過濾器內的水流不順

 

而這些水阻力都會造成過濾馬達的負擔

讓水流量變小

甚至會有水流從過濾器奇怪的地方流出

 

沒有水流經過的濾材

等於沒有功用

所以為了提升過濾器的效果

反而減少濾材數量

增加水流速度

會比一味的增加濾材數量還要有效

 

而也不需要去追求

100%的物理攔截

物理過濾後的生物培菌

只要選擇塑膠濾材類型

這些濾材上也能有足量的腐生菌

去分解那些物理攔截沒有攔住的漏網之魚

 

  • 缸內水流循環不佳

過濾器除了製造過濾器內的水流外

也負責製造缸內的水流

但因為缸體的尺寸千奇百怪

缸內也可能有造景存在

而讓魚缸內有部分區域水流狀況不佳

會造成魚缸內有明顯不同性質的水體團塊出現

使得過濾器永遠都只能處理缸內特定的區域

其他沒辦過濾器處理到的區域就會出現菌膜生長的問題

甚至還會有微量的菌濁

 

這個情況可以根據

是否魚缸內某些區域很容易累積大量髒汙

或者是魚缸表面是否會有很多漂浮物去判斷

 

如果確實有這類型的問題發生

則可以在魚缸水流狀況不佳的位置加入

打氣、馬達或造浪

或者是調整過濾器進出水口的方向

去改善整體的水流狀況

 

濾材太多

這應該是台灣最常見的濾材狀況

主要會造成的情況是水質的老化

可能會有水容易泛黃、NO3-濃度高、pH容易下降、魚隻會莫名暴斃、魚隻容易破鰭或長不大的情況

濾材也會容易出現髒汙

魚缸可能會比較容易長藻

 

常見的原因有

  • 太追求培菌面積

台灣水族飼養中

有非常多的情況其實是過濾器本身循環速度不夠快

導致的過濾器狀況不佳

但大多數人會選擇的是增加培菌面積

讓魚缸系統穩定

但越多的培菌就會花費掉水體中越多的資源

導致一開始所說的水質惡化

 

過多的培菌面積

如果不用水質檢測試劑

其實很難觀察出異常

 

因此會建議在設缸完成後

大概每1-2個月偵測一次NO3-會是比較好的做法

因為隨著時間過去

缸內的細菌功能會越來越強大

需要的濾材量會逐漸減少

因此當發現NO3-開始偏高時

就代表說可能要減少魚缸中的培菌量

 

  • 過濾器內水流不順暢

過濾器水流太弱

會除了會讓細菌功能變差

而需要更多細菌才能支撐起魚缸體之外

 

水流不順暢會讓很多髒汙卡在濾材中

而這些髒污也能提供培菌面積

因此就讓魚缸的基礎細菌量增加

魚缸水質老化速度就會加快

 

而當時間久了

髒污越來越多

水流阻力增加

過濾器本身水流狀況更糟

如此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因此濾材也需要定期清洗

但如果濾材已經很久沒清洗的話

這時候去動他

確實有可能會造成魚缸的系統崩潰

但如果不動的話

有一天就會因為細菌的過量導致魚缸的問題

 

而水流不順暢

也會發生在過濾器內水流不均勻的時候

例如在底濾缸中為了方便清潔

而用網袋裝濾材

但濾材又沒有舖滿整個底濾缸

導致水流可以從網袋四周流過

就可能會造成水流不均勻

這也是一種變相的不順暢

 

在本身過濾水流均勻度就不好的過濾器中

(例如滴流過濾)

選擇具有擾流能力的濾材會變得更重要

(例如 生化球、職人培菌棉)

 

如果是這個情況

可以觀察到濾材可能只髒了一部分

或者是髒汙分布有非常明顯的乾淨與髒汙的界線

 

如果出現了這個情況

就務必要調整濾材的擺放方式

或是減少濾材量

或是更換濾材種類

 

而不論是什麼樣的濾材

濾材太久沒有清洗、更換

其上的孔隙都會因為太久沒清潔

而出現阻塞的情況

 

阻塞的濾材內部就等同於過濾器內水流不順暢的濾材

也會發生類似濾材過多的情況

因此定期更換濾材有其必要性

 

  • 缸內造景培菌面積過大

除了過濾之外

造景也是個可以培養細菌的空間

尤其是底沙或石材

如果選擇具有培菌功能的材質

更容易出現濾材過多的現象

 

而粗顆粒底沙中間比較容易沉積髒污

這些髒污也是個培菌空間

因此也會加速魚缸水質老化

 

加上魚缸內水流也不像是過濾器內那麼完善

因此我們自己比較不推薦

用具有良好培菌功能的素材

或者使用粗顆粒底沙造景

 

 

濾材太少

這類型大多會出現在

想透過持續換水去維持環境穩定的魚缸

濾材太少的環境

會出現NH3一直無法下降

只要一不換水

或是換水量不足

菌膜與藻類很容易孳生

 

 

而就算沒有出現這種情況

環境中的細菌叢也是不穩定的

這樣的魚缸在天氣變化的時候

容易出現疾病問題

 

與過濾器太弱的最大差別是

這種類型的不足

也會造成過濾器內滋生滿菌膜

或是物理過濾容易阻塞的情況

而這個類型的處理方式

就是直接增加濾材數量

或是加入過濾器即可

 

比較棘手的事要處理魚隻氨中毒的問題

可能會需要多換水

在魚缸中放入吸氨棉

並且加入市售硝化細菌

讓魚不要陷入中毒的情況

返回網誌

發表留言

1 / 3